【校長專訪】中三女生以結婚生仔拎綜援為目標 校長不放棄協助尋回人生方向
發布時間: 2022/01/12 12:55
最後更新: 2022/01/13 18:29
林泳施校長早前參選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選舉,雖則落敗,卻令她與群育學校得到大眾的注視。自言被同行視為二等校長,全因她來自群育學校、新上任又年輕、學生只有百多人。「我做校長都被人這樣label,我的學生一樣被label,我一定要咬緊牙關做好這間學校。」
別看她身形嬌小,其執行力與手法絕對比想像中來得強勢,也許是這股魄力,無懼到處碰壁,在短短三數年間,將一間只有三、四十名學生的學校,提升至如今百多人,重點是師生一片和諧開心。群育學校是特殊學校的一種,主要服務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學生,女校瑪利灣學校便是其一。
林泳施校長直言:「教育最美麗的事情,是接納不同的學生。不同學校都有不同功能,大家要互相尊重。」她記得某次在外國交流時,看到一張第三世界小朋友執垃圾的照片,某人一句「there is no away」讓她極之震撼。「別以為垃圾扔了就沒有,垃圾仍然存在。別以為問題學生不存在於你學校,就解決了問題。」為問題學生尋回人生方向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。
最新影片推介:
人生有選擇
對於坊間認為群育學校的學生無規無矩,踏入第三年擔任校長的林泳施說:「他人覺得她們有病有問題,又癲又喪,但我認為她們只是有些需要未被滿足。」林校長將情緒教育納入正規課程之一,集結了解自己感受、逆境中保持正面、理性溝通為3大元素,以建立一間充滿幸福感的快樂學校為目標。「學生有成功感,老師有滿足感,才有幸福,大家才快樂。」
「不斷叫她們保持正面、讀書,完全無用。這班女仔覺得出面無選擇,才會頑皮。入到來,要讓她們覺得自己有增值的空間,有遵從自己意願的選擇。」先從了解和明白自身感受著手,再學懂與別人理性溝通,從中得知其他人的真正想法,而不是靠猜度來推敲別人的感受,藉此建立同理心。
事實上,在不同背景兼缺乏理解他人感受的先天因素下,學生間和諧相處又談何容易。「我經常強調學校環境要開心,『你覺得自己這樣做開心?你的開心有無建築在別人痛苦之上?』學生就會慢慢調節。」林校長認為老師的角色不是「感化」學生,而是大家要互相尊重、配合。
感化是由上而下,你是在上位,我不認同。人生存是有不同使命,只是她們的使命跟我的不一樣。
建自身價值
林校長認為教育是讓學生建立自己,令她們增值,同時亦要有風度和胸襟去接納不同問題和需要的學生。「學校就如家一樣,無論你軟弱、失敗,我都會包容、接納,雖然我不一定認同你的做法。」因材施教是重點,不喜歡讀書的,便給她們一技之長。「我不覺得做多一張工作紙,學生會因此變得更聰明。」
就如一名中三女生,三姊弟不同父親,學校成了她的避難所,亦坦白說出「盡快結婚生仔,拎綜援」是她的生存目標。校長不會一下子推翻或否定學生的「選擇」,反而循著持家有道的方向,為學生度身訂做一系列學習項目,包括烹飪、手工藝、美髮、美甲、算術等。當中四的她說出想讀幼兒教育時,校長也替她找到人生希望與目標而高興。
學校逢周五是職業技能的課堂,種類五花八門,美髮、美甲、手工皂、烹飪等,全都是有認受性的課程,這源於林校長多年建立各方人脈的支持,也少不了老師跟校長對學生的了解。「即使我想推美髮,也要尋出方法,讓學生覺得這是她們自己的選擇。事前要帶她們去參觀,了解環境和學習內容,如公司背景、老師所發出的證書,不單是香港認受,意大利、歐洲、東南亞都會認受。」讓學生見到成功的階梯,才會有動力向目標進發。
即使課程開設成功,也不一定成功到位。「有些女仔的甲好軟,做不到美甲而發脾氣。我會叫她一個月不要咬手指,跟我的餐單均衡飲食,才可讓指甲長得硬些。即使一個月後,指甲硬度仍不足夠,我就買指甲貼紙給她貼。」在課程的推展中,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,校長老師積極參與其中,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需要。
後來又遇上一位女生,她的男友四十多歲。「男友包食包住包使費,買名牌、住酒店,女仔見慣外面的五光十色,跟她講讀書,浪費口水。」校長就從人應該活得開心、有價值中著手。「當她明白人是有選擇,在逆境中也可以選擇開心,當發覺學習是開心,她自然就不會回到過去那種生活。」人性本善、有能力為自己選擇是林校長的信念,她自覺有責任去引導學生做選擇,找到自身的出路。
記者:劉妙賢